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热词
    • 1. 发明专利
    • 轉向減振裝置
    • 转向减振设备
    • TW539638B
    • 2003-07-01
    • TW091104858
    • 2002-03-14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長谷川洋介板橋健康若林威文谷修林寬二
    • B62KF16F
    • F16F9/145B62K21/08Y10T74/2078Y10T74/20822
    • 本發明之目的係若前輪負荷變輕時就容易發生逆轉( kick back ),所以檢測前輪負荷進行控制轉向減振之衰減力。但是,由於此前輪負荷之檢測係會受到溫度變化之影響所以檢測變成困難,或檢測所需之構造成為複雜化。於是,實現無這種危險之控制。
      本發明之構成係與轉向軸與該軸上裝設迴轉式之轉向減振器10,由裝設於連結其右液室34與左液室35之旁通通路37之可變閥38切換為產生衰減力或衰減力為零。此切換係由控制裝置40所控制,控制裝置40係加速度感測器41之檢測只有加速超過閾值時使其在轉向減振器10產生衰減力。又,將車體速度感測器42所檢測之車體速度超過閾值成為控制之加權條件時,就可補正由於車體速度之加速度之發生變化。
    • 本发明之目的系若前轮负荷变轻时就容易发生逆转( kick back ),所以检测前轮负荷进行控制转向减振之衰减力。但是,由于此前轮负荷之检测系会受到温度变化之影响所以检测变成困难,或检测所需之构造成为复杂化。于是,实现无这种危险之控制。 本发明之构成系与转向轴与该轴上装设掉头式之转向减振器10,由装设于链接其右液室34与左液室35之旁通通路37之可变阀38切换为产生衰减力或衰减力为零。此切换系由控制设备40所控制,控制设备40系加速度传感器41之检测只有加速超过阈值时使其在转向减振器10产生衰减力。又,将车体速度传感器42所检测之车体速度超过阈值成为控制之加权条件时,就可补正由于车体速度之加速度之发生变化。
    • 2. 发明专利
    • 轉向減振裝置
    • 转向减振设备
    • TW539639B
    • 2003-07-01
    • TW091105336
    • 2002-03-20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文谷修長谷川洋介板橋健康林寬二若林威
    • B62KF16F
    • F16F9/466B60G2200/44B60G2202/22B60G2300/12B60G2400/42B60G2400/44B60G2600/184B62K21/08F16F9/125
    • 本發明之目的係:按照轉向把手動作,區分其原因為屬於有意圖;或是無意圖,並僅於由無意圖的原因引起之轉向把手之動作;即真正需要抑制轉向把手之轉動的時候,方使轉向減振器產生減振力者。
      本發明之構成,簡單地說,係將旋轉式的轉向減振器10,與轉向軸同軸地設置,藉操作設在連接其右液室34和左液室35之傍通路37上之可變閥38,得轉換為產生減振力或是減振力為零之狀態。
      該轉換動作,乃藉控制裝置40予以控制,而該控制裝置40又根據:
      由力矩感測器31測得的施加在轉向軸之力矩的方向;和由旋轉角速度感測器41所測得的轉向軸旋轉之旋轉角速度大小與方向,並僅在符合:
      (1)轉向把手之旋轉動作,乃由力矩之方向與轉動方向呈相反的無意圖性原因所引起;且
      (2)旋轉角速度超越規定之門檻值時,之條件下,才產生減振力。
    • 本发明之目的系:按照转向把手动作,区分其原因为属于有意图;或是无意图,并仅于由无意图的原因引起之转向把手之动作;即真正需要抑制转向把手之转动的时候,方使转向减振器产生减振力者。 本发明之构成,简单地说,系将旋转式的转向减振器10,与转向轴同轴地设置,藉操作设在连接其右液室34和左液室35之傍通路37上之可变阀38,得转换为产生减振力或是减振力为零之状态。 该转换动作,乃藉控制设备40予以控制,而该控制设备40又根据: 由力矩传感器31测得的施加在转向轴之力矩的方向;和由旋转角速度传感器41所测得的转向轴旋转之旋转角速度大小与方向,并仅在符合: (1)转向把手之旋转动作,乃由力矩之方向与转动方向呈相反的无意图性原因所引起;且 (2)旋转角速度超越规定之门槛值时,之条件下,才产生减振力。
    • 3. 发明专利
    • 跨騎型車輛用轉向減振裝置
    • 跨骑型车辆用转向减振设备
    • TW550204B
    • 2003-09-01
    • TW091117911
    • 2002-08-08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長谷川洋介板橋健康林寬二若林威文谷修
    • B62K
    • B62K21/08Y10T74/20822
    • 本發明的目的為:
      將轉向減振裝置固定到頂橋部的話,由於轉向減振裝置是較重的構造且頂橋部是在操舵側,操舵慣性會變得較大。因此本發明要實現不會對操舵慣性產生很大影響的轉向減振裝置的配置構造。本發明的構造為:
      在轉向減振裝置(10)的液壓室(26)內設置可自由轉動的隔壁部(3O)來將內部區劃成右液壓室(27)與左液壓室(28)。設置於隔壁部(30)的其中一端的軸部(23)是同軸且可一體轉動地連結到轉向軸(14)。以液體通路(33)來聯繫兩液壓室(27)、(28)且將設置在其中間部的控制閥(31)切換到鎖定部(34)或節流部(35)來變更到零阻尼力或阻尼力產生的各狀態。該切換動作會與主開關(15)的ON/0FF連動來讓控制裝置(32)控制。而節流部(35)是作成可變更通路的剖面積,該控制也是根據轉向軸(14)的旋轉角速度來讓控制裝置(32)控制。構成轉向減振裝置(10)的殼體的主體部(17)等的較重的部分是固定到支承轉向軸(14)的車體前部,是將重量較輕的隔壁部(30)設置到操舵側。
    • 本发明的目的为: 将转向减振设备固定到顶桥部的话,由于转向减振设备是较重的构造且顶桥部是在操舵侧,操舵惯性会变得较大。因此本发明要实现不会对操舵惯性产生很大影响的转向减振设备的配置构造。本发明的构造为: 在转向减振设备(10)的液压室(26)内设置可自由转动的隔壁部(3O)来将内部区划成右液压室(27)与左液压室(28)。设置于隔壁部(30)的其中一端的轴部(23)是同轴且可一体转动地链接到转向轴(14)。以液体通路(33)来联系两液压室(27)、(28)且将设置在其中间部的控制阀(31)切换到锁定部(34)或节流部(35)来变更到零阻尼力或阻尼力产生的各状态。该切换动作会与主开关(15)的ON/0FF连动来让控制设备(32)控制。而节流部(35)是作成可变更通路的剖面积,该控制也是根据转向轴(14)的旋转角速度来让控制设备(32)控制。构成转向减振设备(10)的壳体的主体部(17)等的较重的部分是固定到支承转向轴(14)的车体前部,是将重量较轻的隔壁部(30)设置到操舵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