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热词
    • 1. 发明专利
    • 旋轉電機
    • 旋转电机
    • TW201320557A
    • 2013-05-16
    • TW101120302
    • 2012-06-06
    • 安川電機股份有限公司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 長尾敏男NAGAO, TOSHIO永尾光格NAGAO, MITSUNORI
    • H02K5/20H02K5/22H02K11/00H02K9/19
    • H02K11/0073H02K5/20H02K5/225H02K9/19H02K11/33
    •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於針對旋轉電機,縮小捲線切換器承受來自於旋轉電機本體之熱的影響。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電動機係具有:電動機本體(1),其具備輸出軸(12)、埋入有永久磁鐵之旋轉子(13)、及具有捲線的固定子(14);切換控制單元(3),其具備二極體模組(32)及IGBT模組(33),用來切換固定子(14)的捲線;及配線單元(2),其具備有用來將捲線的端部與二極體模組(32)及IGBT模組(33)電性連接的捲線用端子台(22),配線單元(2)係配置於電動機本體(1)與切換控制單元(3)之間,切換控制單元(3)係具有切換控制單元框架(31),其在二極體模組(32)及IGBT模組(33)與配線單元(2)之間設有水冷冷卻室(35)。
    • 本发明之课题系在于针对旋转电机,缩小卷线切换器承受来自于旋转电机本体之热的影响。用以解决课题之手段为,电动机系具有:电动机本体(1),其具备输出轴(12)、埋入有永久磁铁之旋转子(13)、及具有卷线的固定子(14);切换控制单元(3),其具备二极管模块(32)及IGBT模块(33),用来切换固定子(14)的卷线;及配线单元(2),其具备有用来将卷线的端部与二极管模块(32)及IGBT模块(33)电性连接的卷线用端子台(22),配线单元(2)系配置于电动机本体(1)与切换控制单元(3)之间,切换控制单元(3)系具有切换控制单元框架(31),其在二极管模块(32)及IGBT模块(33)与配线单元(2)之间设有水冷冷却室(35)。
    • 2. 发明专利
    • 具有散熱功能之馬達驅控器及其散熱方法
    • 具有散热功能之马达驱控器及其散热方法
    • TW201526480A
    • 2015-07-01
    • TW102147403
    • 2013-12-20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林國楨LIN, KOU TZENG劉麗芬LIU, LI FEN吳敏全WU, MIN CHUAN林安宏LIN, AN HUNG張欣宏CHANG, SHIN HUNG張伯華CHANG, PO HUA
    • H02K9/02
    • H02K11/0073H05K7/20909
    • 一種具有散熱功能之馬達驅控器及其散熱方法,馬達驅控器包括:第一與第二功率模組,係呈串列排列;第一與第二散熱器,係分別設置於第一與第二功率模組上,並各自具有第一及第二鰭片;第一與第二隔板,係分別設置於第一及第二鰭片上;殼體,係設置於第一與第二隔板之外側,且殼體與第一隔板之間形成有第一通道;導管,係連接第一散熱器之後端部並延伸至殼體之出風口附近;第一流道,係依序通過第一鰭片之間隙及導管,供第一冷空氣之導入以與第一功率模組進行熱交換而產生第一熱空氣,並供該第一熱空氣經由該第一流道排出至殼體之出風口外;以及第二流道,係依序通過第一通道及第二鰭片之間隙,供第二冷空氣之導入以與第二功率模組進行熱交換而產生第二熱空氣,並供該第二熱空氣經由該第二流道排出至殼體之出風口外。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之马达驱控器及其散热方法,马达驱控器包括:第一与第二功率模块,系呈串行排列;第一与第二散热器,系分别设置于第一与第二功率模块上,并各自具有第一及第二鳍片;第一与第二隔板,系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鳍片上;壳体,系设置于第一与第二隔板之外侧,且壳体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一信道;导管,系连接第一散热器之后端部并延伸至壳体之出风口附近;第一流道,系依序通过第一鳍片之间隙及导管,供第一冷空气之导入以与第一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第一热空气,并供该第一热空气经由该第一流道排出至壳体之出风口外;以及第二流道,系依序通过第一信道及第二鳍片之间隙,供第二冷空气之导入以与第二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第二热空气,并供该第二热空气经由该第二流道排出至壳体之出风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