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CN/2022/1/321/images/202211607847.jpg)
基本信息:
- 专利标题: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
- 申请号:CN202211607847.7 申请日:2022-12-14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34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 发明人: 任娟娟 , 杜威 , 韦慧 , 郑健龙 , 王伟华 , 杜俊宏 , 邓世杰 , 寇胜宇 , 章恺尧 , 曾学勤
-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
- 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专利权人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
- 代理机构: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雷正
- 主分类号: G06F30/23
-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13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1N19/08 ; G01N21/88 ; E01B29/00 ; G06F11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属于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阶段I:通过分析轨道板表面均匀布置测点的振动响应规律,明确脱空损伤大致区域;阶段II:在损伤大致区域附近加密测点,采用与第一阶段相似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缩小损伤范围。本发明利用D‑S证据融合理论,对获取的时域和频域内的损伤特征指标进行融合,采用包括损伤区域大致识别和精确识别的两阶段识别方法实现对自密实混凝土损伤区域的识别,该方法可降低识别过程的不确定性,有效提高损伤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在无砟轨道损伤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公开/授权文献:
- CN115879343A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 公开/授权日:2023-03-31
IPC结构图谱:
G06F30/23 | 使用有限元方法(FEM)或有限差方法(F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