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香味型运动

申请号 CN202210934258.3 申请日 2022-08-04 公开(公告)号 CN115211634A 公开(公告)日 2022-10-21
申请人 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荣照; 苏鸿榕; 袁雄文; 钟素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鞋 材领域,具体指一种 香味 型运动鞋,该运动鞋包括 鞋底 和连接于鞋底之上的 鞋面 ,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鞋面包括以下部分: 鞋头 部;鞋胆部; 鞋帮 部以及 鞋后跟 部;内侧面的鞋帮、外侧面的鞋帮与鞋后跟部形成用于容纳脚踝的鞋口;所述鞋后跟部由里向外依次包括里层、弹性层、 支撑 层和 面层 ,所述里层的面料上分布有若干香味型微胶囊。本发明通过在鞋后跟部的内层面料上分布有香味型微胶囊,在未穿着时,香味缓释,减少香味的流失,在穿脱鞋子过程中,脚后跟与鞋后跟部 挤压 摩擦,使得微胶囊破裂,从而释放香味,进而可以减少穿脱鞋过程中散发异味带来的不适感。
权利要求

1.一种香味型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和连接于鞋底之上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鞋面包括以下部分:位于鞋面最前端且与人体脚趾位置相对应的鞋头部;

与所述鞋头部连接并与人体脚背位置相对应的鞋胆部;

连接于鞋头和鞋胆两侧并与人体脚掌内侧面和外侧面位置相对应的鞋帮部;

以及连接于鞋帮部后端并与人体脚后跟位置相对应的鞋后跟部;

内侧面的鞋帮、外侧面的鞋帮与鞋后跟部形成用于容纳脚踝的鞋口;

所述鞋后跟部由里向外依次包括里层、弹性层、支撑层和面层,所述里层的面料上分布有若干香味型微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后跟靠近所述鞋底的部分为底部,远离所述鞋底的部分为顶部,所述鞋后的内表面自底部向顶部呈S型,所述顶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高度为0.5‑0.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和第三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为靠近所述里层的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密度,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海绵层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塑料板或树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后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人体脚踝外侧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人体脚踝内侧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凸起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面料为竹纤维纱线通过针织线圈套嵌而成,所述香味型微胶囊通过浸渍烘干的方式整理在里层面料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后跟部的面层为麂皮或者皮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该运动鞋还包括鞋垫,鞋垫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抗菌面层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海绵层和将海绵层包裹的防护层,所述海绵层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竹炭包,所述防护层的下表面与竹炭包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边呈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包包括层叠的弹性透气层和分散设置于弹性透气层间的竹炭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透气层包括具有若干透孔的乳胶层、海绵层或无纺布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香味型运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鞋材领域,具体指一种香味型运动鞋。

背景技术

[0002] 运动鞋,具有较为柔软和良好回弹性的鞋底以及具有良好包裹性的鞋面,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活动中,例如跑步、攀岩、篮球等,在运动过程中,脚部会产生较多汗液,鞋子内部也容易产生异味,尤其在穿脱鞋子时,引起嗅觉不适。目前,针对该问题,开发出了很多除臭或者祛味功能的运动鞋来减少异味的产生或吸附,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异味残留,尤其在脱鞋时更加明显,令穿着者不适。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香味型运动鞋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鞋后跟设置缓释效果的香味型微胶囊,在脱鞋时借助后脚跟与鞋后跟部的摩擦释放香味,起到一定的异味掩盖作用。
[0004] 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包括鞋底和连接于鞋底之上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鞋面包括以下部分:
[0005] 位于鞋面最前端且与人体脚趾位置相对应的鞋头部;
[0006] 与所述鞋头部连接并与人体脚背位置相对应的鞋胆部;
[0007] 连接于鞋头和鞋胆两侧并与人体脚掌内侧面和外侧面位置相对应的鞋帮部;
[0008] 以及连接于鞋帮部后端并与人体脚后跟位置相对应的鞋后跟部;
[0009] 内侧面的鞋帮、外侧面的鞋帮与鞋后跟部形成用于容纳脚踝的鞋口;
[0010] 所述鞋后跟部由里向外依次包括里层、弹性层、支撑层和面层,所述里层的面料上分布有若干香味型微胶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鞋后跟靠近所述鞋底的部分为底部,远离所述鞋底的部分为顶部,所述鞋后的内表面自底部向顶部呈S型,所述顶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高度为0.5‑0.8cm。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层为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和第三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为靠近所述里层的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密度,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海绵层的密度。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为塑料板或树脂板。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鞋后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人体脚踝外侧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人体脚踝内侧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凸起的高度。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里层面料为竹纤维纱线通过针织线圈套嵌而成,所述香味型微胶囊通过浸渍烘干的方式整理在里层面料上。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鞋后跟部的面层为麂皮或者皮革层。
[0017] 进一步的,该运动鞋还包括鞋垫,鞋垫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抗菌面层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海绵层和将海绵层包裹的防护层,所述海绵层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竹炭包,所述防护层的下表面与竹炭包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边呈交错设置。
[0018] 进一步的,所述竹炭包包括层叠的弹性透气层和分散设置于弹性透气层间的竹炭粉末。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透气层包括具有若干透孔的乳胶层、海绵层或无纺布层。
[0020] 进一步的,所述鞋垫的抗菌面层包括至少两层具有透孔结构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且第一面层的透孔大于第二面层的透孔。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2] 1鞋后跟部的内层分布有香味型微胶囊,在未穿着时,香味缓释,减少香味的流失,在穿脱鞋子过程中,脚后跟与鞋后跟部挤压摩擦,使得微胶囊破裂,从而释放香味,进而可以减少穿脱鞋过程中散发异味带来的不适感。
[0023] 2鞋后跟部的S型使得人体脚踝后部与鞋子的鞋后跟部鞋口能够在穿脱过程中更好的对脚后跟产生挤压和摩擦作用,利于香味的释放。
[0024] 3运动鞋鞋后跟部的海绵密度由里层向外层依次增加,既提供了内部较好的柔软性,又能保证海绵整体的弹性和支撑性。
[0025] 3运动鞋的鞋垫包括可拆卸清洗的具有活性炭的鞋垫,一方面可以吸附异味,减少异味的溢出,另一方面鞋垫可拆卸清洗,且可保持活性炭的干燥,方便日常保养维护。鞋垫的面层为镂空结构和吸汗结构,也有利于足部的透气和保持干燥。
[0026] 4运动鞋的鞋带具有抑菌作用,可以减少异味的产生。
[0027] 5运动鞋的头和鞋帮前端设置透气孔,利于足部保持干燥。
[0028] 6鞋后跟部两侧的凸起可起到足部脚踝两侧的固定作用。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后跟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后跟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绵层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后跟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垫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垫面层界面结构示意图;
[0036] 鞋头部1,鞋胆部2,鞋帮部3,鞋后跟部4,鞋后跟底部40,鞋后跟顶部41,第一凸起42,鞋后跟里层43,弹性层44,第一海绵层441,第二海绵层442,第三海绵层443,支撑层45,鞋后跟面层46,第二凸起47,第三凸起48,鞋垫5,鞋垫抗菌面层50,第一面层501,第二面层
502,鞋垫缓冲层51,鞋垫海绵层510,防护层511,凹槽512,竹炭包513,弹性透气层5130,竹炭粉末51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8] 实施例1
[0039]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香味型运动鞋,包括鞋底和连接于鞋底之上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鞋面包括以下部分:
[0040] 位于鞋面最前端且与人体脚趾位置相对应的鞋头部1;
[0041] 与所述鞋头部1连接并与人体脚背位置相对应的鞋胆部2;
[0042] 连接于鞋头和鞋胆两侧并与人体脚掌内侧面和外侧面位置相对应的鞋帮部3;
[0043] 以及连接于鞋帮部3后端并与人体脚后跟位置相对应的鞋后跟部4;
[0044] 内侧面的鞋帮、外侧面的鞋帮与鞋后跟部4形成用于容纳脚踝的鞋口;两侧面的鞋帮之间通过鞋舌封闭,鞋舌上连接鞋带以调整鞋口松紧。
[0045] 所述鞋后跟部4由里向外依次包括鞋后跟里层43、弹性层44、支撑层45和鞋后跟面层46,所述鞋后跟里层43的面料上分布有若干香味型微胶囊。
[0046]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给出香味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将香味型微胶囊整理至里层的工艺。
[0047] 配置质量分为为2%的明胶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阿拉伯胶溶液以及质量分数为0.8‑1.2%的乳化剂溶液,作为壁材溶液,并将混合在50‑60℃浴中搅拌乳化,搅拌转速为
2000‑3000r/min,乳化5min后加入芯材油性香味剂继续乳化10‑15min,此时转速调整至
1000‑1500r/min;然后再向上述乳液中缓慢滴加阿拉伯胶溶液,共同乳化5‑10min;接下来用醋酸或者柠檬酸溶液调节pH值至3.5‑4.5,并恒温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为5000‑
6000r/min;最后将混合液自然或水浴降温到6‑8℃,用酸钠或者醋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
9.0,加入25%戊二交联固化2‑3小时,最后离心、洗涤至中性,抽滤得到微胶囊产品。
[0048] 所加油性香味剂为精油,例如玫瑰精油、茉莉花精油等。得到的微胶囊的芯材与壁材厚度比约为1:1‑1.5,粒径为20‑35微米。该工艺得到的微胶囊的成型效果较好,包埋效果较好,且微胶囊较为稳定。
[0049] 将制得的微胶囊产品用水和聚乙烯溶液稀释,并将运动鞋的里层面料浸渍其中,浸渍温度为15‑30min,浸渍后在20‑40℃下真空烘干或者自然晾干,得到具有香味型微胶囊的里层面料。为减少在面料整理过程中微胶囊的破裂,整理时优选浸渍法,减少浸轧法的使用。
[0050] 实施例2
[0051]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延伸实施例,考虑到人体后跟的结构,脚踝处相较于脚后跟处呈向人体中心收缩的曲线,因此,一方面为使穿着过程中脚踝更佳贴合,另一方面为使得人体脚踝后部与鞋子的鞋后跟部4鞋口能够在穿脱过程中更好的对脚后跟产生挤压和摩擦作用,利于香味的释放,如图2所示,所述鞋后跟靠近所述鞋底的部分为鞋后跟底部40,远离所述鞋底的部分为鞋后跟顶部41,所述鞋后的内表面自底部向顶部呈S型,所述顶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42,所述第一凸起42高度为0.5‑0.8cm。该凸起高度为适应大部分穿着者需求进行的设定,该凸起高度既可以保证穿着过程中鞋后跟部4里层与脚踝后方较好的贴合度,同时在脱鞋时可以使得脚后跟对鞋后跟部4有相对较大程度的摩擦,其释放香味的效果较好。但该凸起高度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根据不同鞋子的尺码或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鞋子的人群需求调整该凸起高度。
[0052] 实施例3
[0053] 本实施例为上述事实例的一种延伸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层44为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海绵层441、第二海绵层442和第三海绵层443,所述第一海绵层441为靠近所述鞋后跟里层43的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441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海绵层442的密度,所述第二海绵层442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海绵层443的密度。运动鞋鞋后跟部4的海绵密度由鞋后跟里层43向鞋后跟面层46方向依次增加,既提供了内部较好的柔软性,又能保证海绵整体的弹性和支撑性。
[0054] 实施例4
[0055] 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延伸实施例,为给足部脚踝两侧提供良好的固定作用,如图5所示,所述鞋后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47和第三凸起48,所述第二凸起47与人体脚踝外侧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凸起48与人体脚踝内侧位置对应,该凸起可以为海绵凸起,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包裹和缓冲效果,舒适性好,考虑到人体脚踝的结构,所述第二凸起4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凸起48的高度,以增强固定效果。
[0056] 实施例5
[0057] 考虑到足部健康和穿脱鞋时的体验感,进一步减少鞋内异味的产生或者吸附,从而减少脱鞋时异味的逸出,并搭配鞋后跟部4的香味缓释效果,会进一步提高穿脱鞋时的体验感,因此,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延伸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运动鞋还包括鞋垫5,鞋垫5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鞋垫抗菌面层50和鞋垫缓冲层51,所述鞋垫缓冲层51包括鞋垫海绵层510和将鞋垫海绵层510包裹的防护层511,所述鞋垫海绵层510开设有凹槽512,所述凹槽512内设置有竹炭包513,所述防护层511的下表面与竹炭包5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边呈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竹炭包513包括层叠的弹性透气层5130和分散设置于弹性透气层5130间的竹炭粉末5131,竹炭包513用于异味的吸附,所述弹性透气层
5130包括具有若干透孔的乳胶层、海绵层或无纺布层,可以为鞋垫5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且透孔可以提高汗液的逸散,利于保持足部表面的干爽。图中仅示出两层弹性透气层
5130和夹在其中的一层竹炭粉末5131,其还可以是三层弹性透气层5130以及竹炭粉末5131夹在相邻两弹性透气层5130之间,即共两层竹炭粉末5131,还可以是更多层弹性透气层
5130。
[0058]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鞋垫5的鞋垫抗菌面层50包括至少两层具有透孔结构的第一面层501和第二面层502,其中第一面层501为靠近足部的一层,第二面层502位于第一面层下方,且第一面层501的透孔大于第二面层502的透孔;或者第一面层501和第二面层502采用相同编织结构且同时第一面层501的编织时纱线细度大于第二面层502的编织纱线细度,从而形成第一面层501的纱线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面层502的纱线之间的间隙;上述结构效果有利于汗液从第一面层501向第二面层502扩散。
[0059]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鞋垫5的鞋垫抗菌面层50为离子抗菌面料层或竹纤维抗菌面料层或者石墨烯抗菌面料层,其中银离子抗菌面料层指的是银离子纱线,包括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中的银离子涤纶、银离子锦纶等银离子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竹纤维抗菌面料指的是竹纤维纯纺或者竹纤维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竹纤维具有优异的天然抗菌性;石墨烯抗菌面料指的是石墨烯纤维混纺或者纯纺纱线编织得到的面料。
[0060]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层45为塑料板或树脂板,其厚度为0.1‑0.2cm,其形状与鞋后跟部4的形状匹配以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006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后跟里层43面料为竹纤维纱线通过针织线圈套嵌而成。
[006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后跟部4为麂皮或者皮革制成鞋后跟面层46。
[006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头部1为麂皮或者皮革层制成。
[006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胆部2的为具有网孔结构的面料制成。
[006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帮部3为麂皮或者皮革层和具有网孔结构的面料制成,其中网孔结构的面料应用于与人脚心侧面相对应的位置。
[006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所有表示方位的术语为相对本发明附图中的方位而言,其不做特定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6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