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热词
    • 2. 发明专利
    • 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裝置(一)
    • 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设备(一)
    • TWI376475B
    • 2012-11-11
    • TW098123913
    • 2007-01-26
    • OPTO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佐藤榮一
    • F21SF21VG02BG02F
    • G02B6/0043F21Y2105/00G02B6/0055G02B6/0061G02F1/133603G02F1/133605G02F1/133611G09F3/0297G09F13/22
    •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之面照明裝置,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係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強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積獲得均勻照明光者。
      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係由以下構件所構成:指向性強之光源;導光體,係於該發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無蓋殼體,係圍設於前述發光源,並封閉前述導光體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內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且,該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內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之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發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強之光源係一個發光二極體或由複數發光二極體構成之發光二極體群。
    •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该面照明光源设备之面照明设备,该面照明光源设备系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强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积获得均匀照明光者。 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系由以下构件所构成:指向性强之光源;导光体,系于该发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无盖壳体,系围设于前述发光源,并封闭前述导光体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内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且,该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内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之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发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强之光源系一个发光二极管或由复数发光二极管构成之发光二极管群。
    • 6. 发明专利
    • 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裝置
    • 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设备
    • TWI320838B
    • 2010-02-21
    • TW096102981
    • 2007-01-26
    • OPTO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佐藤榮一
    • F21SF21VG02BG02F
    • G02B6/0043F21Y2105/00G02B6/0055G02B6/0061G02F1/133603G02F1/133605G02F1/133611G09F3/0297G09F13/22
    •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之面照明裝置,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係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強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積獲得均勻照明光者。
      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係由以下構件所構成:指向性強之光源;導光體,係於該發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無蓋殼體,係圍設於前述發光源,並封閉前述導光體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內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且,該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內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之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發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強之光源係一個發光二極體或由複數發光二極體構成之發光二極體群。 【創作特點】 發明揭示
      由電力消耗量或發熱少來看,顯示裝置或照明等之光源係檢討發光二極體(LED)之使用,但LED由於指向性強,因此為了在較廣之面獲得均勻光量分布,必須有如習知前述專利文獻所揭示之技術。
      惟,專利文獻1中,為了使LED產生的指向性強之光均勻,乃相對放射方向將LED光源設置於橫向。故,需要較大之空間。
      專利文獻2中,LED之放射方向必須有預定之厚度。且,經內側擴散薄膜散射之光會被底板所吸收,沒有利用所有來自LED之光的技術思想。
      又,專利文獻3中,雖然放射面或LED周邊之底面設有反射板,但側面並未設置反射板。故,在包圍LED之空間中,無法產生光之多重反射而利用所有來自LED之光來獲得均勻之照明光。
      再者,專利文獻4之技術思想係控制來自LED之光的行進路徑來獲得均勻之照明。換言之,放射面上之反射部係用於改變光之行進方向。惟,這會使光強度減弱,無法利用多重反射來獲得均勻之光。
      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使用LED般指向性強的光源,亦可有效利用該光,且不需增加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即可於大面積獲得均勻之照明光的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面照明裝置。
      故,本發明係由指向性強之發光源、於該發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之導光體、以及圍設於前述發光源並封閉前述導光體之放射面以外的殼體所構成之面照明光源裝置,且,具有設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全體之內側反射機構,以及可以預定之比例反射來自前述發光源之光的放射側反射機構。前述指向性強之發光源為1個發光二極體或由複數發光二極體構成之發光二極體群。
      又,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係包含有:光源,係可放射光者;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可傳導來自前述光源之光,並於其放射方向之預定位置具有放射面者;無蓋殼體,係用以封閉前述導光體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內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
      又,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宜為一可使由前述光源朝前方直進之光在預定範圍內反射的中央反射部。再者,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宜具有一環狀之外側反射部,該外側反射部係由設於前述導光體之中央反射部朝外側隔預定間隔配置者。且,前述中央反射板可於其中央部分具有預定範圍之光透過部。
      又,前述中央反射部宜為設於前述放射面之圓形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側反射部宜由前述圓形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以預定間隔同心圓地形成於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環狀反射板或反射膜。
      又,前述中央反射部係設於前述放射面之橢圓形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側反射部係由前述橢圓形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以預定間隔同心圓地形成於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橢圓形反射板或反射膜。
      當前述殼體在平面觀視為方形時,其內側之角落部配置有朝該殼體之中心反射光之反射構件。
      再者,前述中央反射部係設於前述放射面且形狀與前述殼體相似之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側反射部係以預定間隔形成於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帶狀反射板或反射膜。
      另,前述中央反射部宜為形成於前述光源前面之前述反射面而具有預定頂角之錐形反射體。而,錐形狀以可均勻反射之圓錐形狀或與殼體形狀相似之角錐形狀為佳。又,藉適當設定前述頂角,可使由發光體相對放射面大致直線地放射之光全反射或部分反射。
      又,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宜為分散於前述放射面之反射點。再者,前述反射點之分布宜呈中央附近密度高,而越外側密度越低。
      又,前述光源係至少1個點光源或線狀光源。
      當複數前述光源配置於前述殼體時,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對應前述光源具有可使由前述各光源朝前方直進之光在預定範圍內反射之中央反射部,及由該中央反射部朝外側隔預定間隔配置之外側反射部。
      另,本發明係配置複數前述面照明光源裝置來構成面照明裝置。
      又,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及,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上或前述側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由含有特定點並以該特定點為中心之圓或正多角形反射體、及圍繞該反射體並具有細縫群之反射體所構成,前述特定點係連結前述光源與前述基準點之基準線與前述放射面之交點,而前述細縫群則係平行於前述圓之圓弧或前述正多角形之邊者。
      該面照明光源裝置適用於將配置於預定場所之平面以平均光強度朝其面方向照明者。若直接使用點光源,則基準點會最亮,而以基準點為中心越遠越暗。故,於該平面與點光源間配置導光體。導光體具有與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大致與該放射面平行之背面。於導光體中多重反射之光會由設於放射面之放射側反射機構的細縫朝前述平面方向放射。圓或正多角形之反射體會遮斷由點光源朝向平面之直接光。放射側反射機構由具有細縫群之反射體構成,機械性強度高,且容易製造。多角形可為正方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而反射體之形狀亦可配合為正方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若複數組合這些多角形,便可實現可填滿任意形狀之壁面的縫隙之面照明裝置。
      再者,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及,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上或前述側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由含有特定點並相對通過該特定點之直線呈對稱形狀之方形反射體、及包夾該反射體並具有細縫群之反射體所構成,前述特定點係以最短距離連結前述光源與前述基準點之基準線與前述放射面之交點,而前述細縫群則係平行於前述直線者。
      朝與前述直線垂直相交之方向觀看時,可實現均勻亮度之光源。若作成與前述直線垂直相交之方向較長的帶狀導光體,便可實現線狀光源。該線狀光源可為直線或曲線。
      又,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由含有特定點並相對通過該特定點之直線呈對稱形狀之方形反射體、及包夾該反射體並具有細縫群之反射體所構成,前述特定點係連結前述光源與前述基準點之基準線與前述放射面之交點,而前述細縫群則係平行於前述直線者。
      而,前述導光體宜沿任意彎曲面而彎曲。可預先以彎曲成預定形狀之形狀來成型。藉此,可使任意立體之表面均勻地發光。
      又,前述導光體宜由柔軟之板狀體所構成。可將導光體沿任意曲面來安裝。
      若貼附於放射面上之薄膜設有細縫。可藉膜輕易地製造反射體。
      若貼附於放射面上之薄膜具有細縫狀之透明部分與反射體部分,可使膜之機械性強度提高。
      又,前述導光體係將文字、圖形或符號立體化而形成。
      反射體可為光反射體、亂反射體或反射膜之積層體。
      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及側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並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者;將連結前述點光源與前述基準點之基準線與前述放射面的交點稱為特定點時,若前述放射面上形成有靠近前述特定點之部分厚而離特定點越遠越薄的金屬蒸鍍膜,便可利用蒸鍍輕易地製造反射體部分。
      再者,藉配置複數點光源於導光體中,可使導光體所放射之光的強度分布更平坦。又,藉配置複數面照明光源裝置,可以平坦之亮度照明大面積,或構成大面積之發光面板。再者,亦可採用以下列舉之構成。
      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點光源或線狀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及側面上,並具有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加以反射的反射面者;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具有第1反射面、開口群及第2反射面,該第1反射面係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該開口群係於將連結前述光源與前述基準點之基準線與前述放射面之交點稱為特定點時,以該特定點為對稱中心分布而形成於前述第1反射面,而前述第2反射面則係位於前述第1反射面之內側,可將通過前述開口群所放射之光的回射加以反射;及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與前述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相對向而隔一定距離配置,並具有第3反射面與微小孔群,該第3反射面係可將通過前述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之開口所放射之光朝前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之第2反射面方向反射,而前述微小孔群則係形成於該反射面全面且以大致相等之密度分布。
      面照明光源裝置中,前述微小孔群具有10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之直徑。
      面照明光源裝置中,前述微小孔群之開口面積總和係前述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全面積的10%以上、60%以下。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以大致均勻形成於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的多層半鏡來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構成前述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以形成於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而以大致均勻之密度分布的光反射粒體來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構成前述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以形成於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凹凸構造部來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構成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以設置於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之光折射構造部來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構成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
      面照明光源裝置中,前述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係於前述第1反射面形成有開口群,該開口群係以前述特定點為對稱中心,並分布成離該特定點越遠,每單位面積之開口面積的總和越增加。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以形成開口群來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構成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該開口群係分布成以前述特定點為對稱中心,且離該特定點越遠,每單位面積之開口面積的總和越增加。
      面照明光源裝置中,前述第3反射面於將反射損失假定為0時,將入射之光的70%以上加以反射。
      面照明光源裝置係包含有:點光源或線狀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及側面上,並具有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加以反射之反射面者;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具有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之反射面,及大致均勻地位於該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面與光透過孔。
      面照明光源裝置中,前述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及前述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或前述導光體之背面側的至少其中一者係以通過前述光源之前述基準線作為對稱軸之球面或多面體。
      面照明裝置係包含有:點光源或線狀光源,係具有一輸出特性,該輸出特性係在配置於由該光源隔預定距離之場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該光源輸出之光時,該平面上之受光強度分布在距離前述光源最短距離之基準點為最高值,且以該基準點為中心隨著離開該基準點而逐漸減少;導光體,係呈光學透明,並設於一封閉空間,該封閉空間係具有與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與該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於前述放射面與背面之外圍的側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與側面所包圍者;內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背面及側面上,並具有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加以反射之反射面者;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放射面上,並具有可將傳導於前述導光體內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側面方向反射之反射面,及大致均勻地位於該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面與光透過孔;且,前述面照面裝置係以大致固定之間隔排列有光源裝置模組,該光源裝置模組係可將已於由前述導光體之背面、側面與前述放射面所包圍之空間多重反射的光朝外部放射者。
      又,前述內側反射機構及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使用超細微發泡光反射板、將鈦白微粒子乳化者、聚四氟乙烯(poly fluoro carbon)微粒子等其中一者或該等之組合。
      前述放射側反射機構係形成於前述放射面之鍍膜。
      根據前述發明,由於可將指向性強之發光源的前面光量加以限制,並藉於導光體內反射之光來補充受限制之前方光量,因此可獲得整體均勻之照明光。又,亦可配置複數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來構成可產生均勻之照明光的面照明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第2A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2B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2C圖係顯示放射側反射部之反射率與照度的關係之圖。
      第2D圖係顯示放射側反射部之反射率與照度的關係之圖。
      第2E圖係顯示同上之A點的穿透光之光量與反射率的關係之圖。
      第2F圖係顯示放射側反射部設有中央光穿透部的實施形態之圖。
      第3A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3B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3C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4A圖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4B圖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6圖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放射側反射部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7A圖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之面照明裝置的構成之概略平面圖。
      第7B圖係顯示同上之概略正面圖。
      第8圖係顯示第7實施形態之面照明裝置的構成之概略說明圖。
      第9圖係顯示第8實施形態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構成之縱剖面圖。
      第10A圖係第9實施形態之帶狀面照明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第10B圖係同上之縱剖面圖。
      第11圖係使第10實施形態之帶狀面照明光源裝置彎曲的概略圖。
      第12圖係使第11實施形態之帶狀面照明光源裝置彎曲成S字形的概略圖。
      第13A圖係應用了第12實施形態之帶狀面照明光源裝置者的立體圖。
      第13B圖係同上之剖面側面圖。
      第13C圖係同上之正面圖。
      第14A圖係第13實施形態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第14B圖係同上之另一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第14C圖係同上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第14D圖係同上之再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平面圖。
      第15圖係具有第14實施形態之細縫的膜之平面圖。
      第16A圖係具有複數光源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剖面平面圖。
      第16B圖係同上之Q-Q剖面圖。
      第16C圖係同上之平面圖。
      第16D圖係顯示同上之Q-Q線上的光強度之圖。
      第17A圖係第14實施形態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17B圖係第14實施形態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第18圖係顯示第17實施形態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19A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平面圖。
      第19B圖係內側反射機構之縱剖面圖。
      第19C圖係同上之變形例縱剖面圖。
      第20A圖係第18實施形態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20B圖係同上之剖面平面圖。
      第21圖係第19實施形態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22A圖係變更了反射體或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形狀的概略縱剖面圖。
      第22B圖係同上之立體圖。
      第22C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立體圖。
      第22D圖係變更了反射體或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形狀的概略縱剖面圖。
      第22E圖係反射體之立體圖。
      第23圖係顯示第20實施形態之面照明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24圖係第19C圖所介紹之構造的排列。
      第25A圖係排列了面照明光源裝置之剖面平面圖。
      第25B圖係同上之立體圖。
      第25C圖係顯示隔壁之變形例的圖。
      第25D圖係同上之立體圖。
      第26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作用說明圖。
      第27A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變形例的作用說明圖。
      第27B圖係同上之部分擴大圖。
      第28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另一變形例的作用說明圖。
      第29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另一變形例的作用說明圖。
      第30圖係顯示第22實施形態之面照明光源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31圖係第2放射側反射機構之作用說明圖。
      第32A圖係經實用化之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的開口圖案之說明圖。
      第32B圖係經實用化之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的開口圖案之說明圖。
      第32C圖係經實用化之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的開口圖案之說明圖。
      第32D圖係經實用化之第1放射側反射機構的開口圖案之說明圖。
    •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该面照明光源设备之面照明设备,该面照明光源设备系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强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积获得均匀照明光者。 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系由以下构件所构成:指向性强之光源;导光体,系于该发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无盖壳体,系围设于前述发光源,并封闭前述导光体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内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且,该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内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之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发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强之光源系一个发光二极管或由复数发光二极管构成之发光二极管群。 【创作特点】 发明揭示 由电力消耗量或发热少来看,显示设备或照明等之光源系检讨发光二极管(LED)之使用,但LED由于指向性强,因此为了在较广之面获得均匀光量分布,必须有如习知前述专利文献所揭示之技术。 惟,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LED产生的指向性强之光均匀,乃相对放射方向将LED光源设置于横向。故,需要较大之空间。 专利文献2中,LED之放射方向必须有预定之厚度。且,经内侧扩散薄膜散射之光会被底板所吸收,没有利用所有来自LED之光的技术思想。 又,专利文献3中,虽然放射面或LED周边之底面设有反射板,但侧面并未设置反射板。故,在包围LED之空间中,无法产生光之多重反射而利用所有来自LED之光来获得均匀之照明光。 再者,专利文献4之技术思想系控制来自LED之光的行进路径来获得均匀之照明。换言之,放射面上之反射部系用于改变光之行进方向。惟,这会使光强度减弱,无法利用多重反射来获得均匀之光。 故,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LED般指向性强的光源,亦可有效利用该光,且不需增加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即可于大面积获得均匀之照明光的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该设备之面照明设备。 故,本发明系由指向性强之发光源、于该发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之导光体、以及围设于前述发光源并封闭前述导光体之放射面以外的壳体所构成之面照明光源设备,且,具有设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全体之内侧反射机构,以及可以预定之比例反射来自前述发光源之光的放射侧反射机构。前述指向性强之发光源为1个发光二极管或由复数发光二极管构成之发光二极管群。 又,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系包含有:光源,系可放射光者;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可传导来自前述光源之光,并于其放射方向之预定位置具有放射面者;无盖壳体,系用以封闭前述导光体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内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 又,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宜为一可使由前述光源朝前方直进之光在预定范围内反射的中央反射部。再者,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宜具有一环状之外侧反射部,该外侧反射部系由设于前述导光体之中央反射部朝外侧隔预定间隔配置者。且,前述中央反射板可于其中央部分具有预定范围之光透过部。 又,前述中央反射部宜为设于前述放射面之圆形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侧反射部宜由前述圆形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以预定间隔同心圆地形成于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环状反射板或反射膜。 又,前述中央反射部系设于前述放射面之椭圆形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侧反射部系由前述椭圆形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以预定间隔同心圆地形成于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椭圆形反射板或反射膜。 当前述壳体在平面观视为方形时,其内侧之角落部配置有朝该壳体之中心反射光之反射构件。 再者,前述中央反射部系设于前述放射面且形状与前述壳体相似之反射板或反射膜,前述外侧反射部系以预定间隔形成于前述反射板或前述反射膜之带状反射板或反射膜。 另,前述中央反射部宜为形成于前述光源前面之前述反射面而具有预定顶角之锥形反射体。而,锥形状以可均匀反射之圆锥形状或与壳体形状相似之角锥形状为佳。又,藉适当设置前述顶角,可使由发光体相对放射面大致直线地放射之光全反射或部分反射。 又,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宜为分散于前述放射面之反射点。再者,前述反射点之分布宜呈中央附近密度高,而越外侧密度越低。 又,前述光源系至少1个点光源或线状光源。 当复数前述光源配置于前述壳体时,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对应前述光源具有可使由前述各光源朝前方直进之光在预定范围内反射之中央反射部,及由该中央反射部朝外侧隔预定间隔配置之外侧反射部。 另,本发明系配置复数前述面照明光源设备来构成面照明设备。 又,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及,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上或前述侧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由含有特定点并以该特定点为中心之圆或正多角形反射体、及围绕该反射体并具有细缝群之反射体所构成,前述特定点系链接前述光源与前述基准点之基准线与前述放射面之交点,而前述细缝群则系平行于前述圆之圆弧或前述正多角形之边者。 该面照明光源设备适用于将配置于预定场所之平面以平均光强度朝其面方向照明者。若直接使用点光源,则基准点会最亮,而以基准点为中心越远越暗。故,于该平面与点光源间配置导光体。导光体具有与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大致与该放射面平行之背面。于导光体中多重反射之光会由设于放射面之放射侧反射机构的细缝朝前述平面方向放射。圆或正多角形之反射体会遮断由点光源朝向平面之直接光。放射侧反射机构由具有细缝群之反射体构成,机械性强度高,且容易制造。多角形可为正方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而反射体之形状亦可配合为正方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若复数组合这些多角形,便可实现可填满任意形状之壁面的缝隙之面照明设备。 再者,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及,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上或前述侧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由含有特定点并相对通过该特定点之直线呈对称形状之方形反射体、及包夹该反射体并具有细缝群之反射体所构成,前述特定点系以最短距离链接前述光源与前述基准点之基准线与前述放射面之交点,而前述细缝群则系平行于前述直线者。 朝与前述直线垂直相交之方向观看时,可实现均匀亮度之光源。若作成与前述直线垂直相交之方向较长的带状导光体,便可实现线状光源。该线状光源可为直线或曲线。 又,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由含有特定点并相对通过该特定点之直线呈对称形状之方形反射体、及包夹该反射体并具有细缝群之反射体所构成,前述特定点系链接前述光源与前述基准点之基准线与前述放射面之交点,而前述细缝群则系平行于前述直线者。 而,前述导光体宜沿任意弯曲面而弯曲。可预先以弯曲成预定形状之形状来成型。借此,可使任意三維之表面均匀地发光。 又,前述导光体宜由柔软之板状体所构成。可将导光体沿任意曲面来安装。 若贴附于放射面上之薄膜设有细缝。可藉膜轻易地制造反射体。 若贴附于放射面上之薄膜具有细缝状之透明部分与反射体部分,可使膜之机械性强度提高。 又,前述导光体系将文本、图形或符号三維化而形成。 反射体可为光反射体、乱反射体或反射膜之积层体。 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及侧面上之至少其中一者,并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放射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者;将链接前述点光源与前述基准点之基准线与前述放射面的交点称为特定点时,若前述放射面上形成有靠近前述特定点之部分厚而离特定点越远越薄的金属蒸镀膜,便可利用蒸镀轻易地制造反射体部分。 再者,藉配置复数点光源于导光体中,可使导光体所放射之光的强度分布更平坦。又,藉配置复数面照明光源设备,可以平坦之亮度照明大面积,或构成大面积之发光皮肤。再者,亦可采用以下枚举之构成。 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点光源或线状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及侧面上,并具有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加以反射的反射面者;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具有第1反射面、开口群及第2反射面,该第1反射面系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该开口群系于将链接前述光源与前述基准点之基准线与前述放射面之交点称为特定点时,以该特定点为对称中心分布而形成于前述第1反射面,而前述第2反射面则系位于前述第1反射面之内侧,可将通过前述开口群所放射之光的回射加以反射;及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系与前述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相对向而隔一定距离配置,并具有第3反射面与微小孔群,该第3反射面系可将通过前述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开口所放射之光朝前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之第2反射面方向反射,而前述微小孔群则系形成于该反射面全面且以大致相等之密度分布。 面照明光源设备中,前述微小孔群具有10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之直径。 面照明光源设备中,前述微小孔群之开口面积总和系前述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全面积的10%以上、60%以下。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以大致均匀形成于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的多层半镜来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构成前述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以形成于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而以大致均匀之密度分布的光反射粒体来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构成前述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以形成于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凹凸构造部来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构成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以设置于前述第3反射面全面之光折射构造部来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构成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 面照明光源设备中,前述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系于前述第1反射面形成有开口群,该开口群系以前述特定点为对称中心,并分布成离该特定点越远,每单位面积之开口面积的总和越增加。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以形成开口群来代替前述微小孔群,构成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该开口群系分布成以前述特定点为对称中心,且离该特定点越远,每单位面积之开口面积的总和越增加。 面照明光源设备中,前述第3反射面于将反射损失假定为0时,将入射之光的70%以上加以反射。 面照明光源设备系包含有:点光源或线状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及侧面上,并具有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加以反射之反射面者;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具有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之反射面,及大致均匀地位于该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面与光透过孔。 面照明光源设备中,前述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及前述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或前述导光体之背面侧的至少其中一者系以通过前述光源之前述基准线作为对称轴之球面或多面体。 面照明设备系包含有:点光源或线状光源,系具有一输出特性,该输出特性系在配置于由该光源隔预定距离之场所的平面上直接接受该光源输出之光时,该平面上之受光强度分布在距离前述光源最短距离之基准点为最高值,且以该基准点为中心随着离开该基准点而逐渐减少;导光体,系呈光学透明,并设于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系具有与前述平面平行之放射面、与该放射面大致平行之背面及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与背面之外围的侧面,而由前述放射面、背面与侧面所包围者;内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背面及侧面上,并具有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加以反射之反射面者;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配置于前述放射面上,并具有可将传导于前述导光体内部之光朝前述背面或侧面方向反射之反射面,及大致均匀地位于该反射面全面之光散射面与光透过孔;且,前述面照面设备系以大致固定之间隔排列有光源设备模块,该光源设备模块系可将已于由前述导光体之背面、侧面与前述放射面所包围之空间多重反射的光朝外部放射者。 又,前述内侧反射机构及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使用超细微发泡光反射板、将钛白微粒子乳化者、聚四氟乙烯(poly fluoro carbon)微粒子等其中一者或该等之组合。 前述放射侧反射机构系形成于前述放射面之镀膜。 根据前述发明,由于可将指向性强之发光源的前面光量加以限制,并藉于导光体内反射之光来补充受限制之前方光量,因此可获得整体均匀之照明光。又,亦可配置复数该面照明光源设备来构成可产生均匀之照明光的面照明设备。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概略构成图。 第2A图系显示第1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2B图系显示第1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2C图系显示放射侧反射部之反射率与照度的关系之图。 第2D图系显示放射侧反射部之反射率与照度的关系之图。 第2E图系显示同上之A点的穿透光之光量与反射率的关系之图。 第2F图系显示放射侧反射部设有中央光穿透部的实施形态之图。 第3A图系显示第2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3B图系显示第2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3C图系显示第2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4A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4B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5图系显示第4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6图系显示第5实施形态之放射侧反射部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7A图系显示第6实施形态之面照明设备的构成之概略平面图。 第7B图系显示同上之概略正面图。 第8图系显示第7实施形态之面照明设备的构成之概略说明图。 第9图系显示第8实施形态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构成之纵剖面图。 第10A图系第9实施形态之带状面照明光源设备的平面图。 第10B图系同上之纵剖面图。 第11图系使第10实施形态之带状面照明光源设备弯曲的概略图。 第12图系使第11实施形态之带状面照明光源设备弯曲成S字形的概略图。 第13A图系应用了第12实施形态之带状面照明光源设备者的三維图。 第13B图系同上之剖面侧面图。 第13C图系同上之正面图。 第14A图系第13实施形态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设备的平面图。 第14B图系同上之另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第14C图系同上之又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第14D图系同上之再一实施形态的剖面平面图。 第15图系具有第14实施形态之细缝的膜之平面图。 第16A图系具有复数光源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剖面平面图。 第16B图系同上之Q-Q剖面图。 第16C图系同上之平面图。 第16D图系显示同上之Q-Q在线的光强度之图。 第17A图系第14实施形态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17B图系第14实施形态之多角形面照明光源设备的平面图。 第18图系显示第17实施形态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19A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平面图。 第19B图系内侧反射机构之纵剖面图。 第19C图系同上之变形例纵剖面图。 第20A图系第18实施形态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20B图系同上之剖面平面图。 第21图系第19实施形态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22A图系变更了反射体或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形状的概略纵剖面图。 第22B图系同上之三維图。 第22C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三維图。 第22D图系变更了反射体或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形状的概略纵剖面图。 第22E图系反射体之三維图。 第23图系显示第20实施形态之面照明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24图系第19C图所介绍之构造的排列。 第25A图系排列了面照明光源设备之剖面平面图。 第25B图系同上之三維图。 第25C图系显示隔壁之变形例的图。 第25D图系同上之三維图。 第26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作用说明图。 第27A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变形例的作用说明图。 第27B图系同上之部分扩大图。 第28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另一变形例的作用说明图。 第29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另一变形例的作用说明图。 第30图系显示第22实施形态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的纵剖面图。 第31图系第2放射侧反射机构之作用说明图。 第32A图系经实用化之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的开口图案之说明图。 第32B图系经实用化之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的开口图案之说明图。 第32C图系经实用化之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的开口图案之说明图。 第32D图系经实用化之第1放射侧反射机构的开口图案之说明图。
    • 7. 发明专利
    • 光源裝置、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 光源设备、照明设备及显示设备
    • TW201009255A
    • 2010-03-01
    • TW098123062
    • 2009-07-08
    • OPTO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佐藤榮一福岡謙二佐藤弘泰
    • F21VG02F
    • G02B6/0063G02B6/0036G02B6/0061G02B6/0096G02F1/133615
    • 本發明之係提供一種可於廣面積獲得均一之面照明光的光源裝置;本發明之光源裝置包含有:指向性強之點光源、具設置有該點光源之預定面積的光源安裝部、及由該光源安裝部之周圍直立預定高度而設置之側方反射部;側方反射部係以具有反射、穿透圖案之光導通反射板形成,而該反射、穿透圖案係至少於前述側方反射部之一部分設置有多數個使光反射及穿透的反射、穿透部;該反射、穿透圖案係由點光源朝向光導通反射板面以預定角度拉出多條假想之放射線,在放射線上且由點光源位在相同距離之反射、穿透部之反射率及穿透率,於令點光源之指向角度小之放射線上的反射率為Re1及穿透率為Tr1,而於指向角度大之放射線上的反射、穿透部之反射率為Re2及穿透率為Tr2時,其等之關係為以下之關係,即,設定成Re1>Re2、Tr1<Tr2。
    • 本发明之系提供一种可于广面积获得均一之面照明光的光源设备;本发明之光源设备包含有:指向性强之点光源、具设置有该点光源之预定面积的光源安装部、及由该光源安装部之周围直立预定高度而设置之侧方反射部;侧方反射部系以具有反射、穿透图案之光导通反射板形成,而该反射、穿透图案系至少于前述侧方反射部之一部分设置有多数个使光反射及穿透的反射、穿透部;该反射、穿透图案系由点光源朝向光导通反射板面以预定角度拉出多条假想之放射线,在放射在线且由点光源位在相同距离之反射、穿透部之反射率及穿透率,于令点光源之指向角度小之放射在线的反射率为Re1及穿透率为Tr1,而于指向角度大之放射在线的反射、穿透部之反射率为Re2及穿透率为Tr2时,其等之关系为以下之关系,即,设置成Re1>Re2、Tr1<Tr2。
    • 9. 发明专利
    • 使用發光體之面照明光源裝置
    • 使用发光体之面照明光源设备
    • TW201307753A
    • 2013-02-16
    • TW101124906
    • 2012-07-11
    • OPTO設計股份有限公司OPTO DESIGN, INC.
    • 佐藤榮一SATO, EIICHI佐藤研SATO, KEN
    • F21V8/00F21V7/22F21V9/16G02F1/13357F21Y101/02
    • F21K9/50F21K9/64F21V3/00F21V3/06F21V7/22F21V9/30F21V11/14F21V13/04F21V17/002F21Y2105/00
    •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可大致均一地照明照明範圍全體,在不替換作為點光源之LED下,可變更照明光之顏色之面照明光源裝置。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指向性強之點光源、殼體、光導通反射板及擴散板,該殼體係具有設有用以安裝點光源之孔之底面部、從底面部之各端邊垂直地直立設置之側面反射部者;該光導通反射板係與底面部對向,並以側面反射部支撐者;該擴散板係設於與光導通反射板之離點光源之距離遠之面相對的面側者;又,光導通反射板形成為隨著離點光源之距離遠,光之透過率上升,而光之反射率下降,又,於來自點光源之照射光所照射之區域安裝有發光體。
    • 本发明之课题系提供可大致均一地照明照明范围全体,在不替换作为点光源之LED下,可变更照明光之颜色之面照明光源设备。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指向性强之点光源、壳体、光导通反射板及扩散板,该壳体系具有设有用以安装点光源之孔之底面部、从底面部之各端边垂直地直立设置之侧面反射部者;该光导通反射板系与底面部对向,并以侧面反射部支撑者;该扩散板系设于与光导通反射板之离点光源之距离远之面相对的面侧者;又,光导通反射板形成为随着离点光源之距离远,光之透过率上升,而光之反射率下降,又,于来自点光源之照射光所照射之区域安装有发光体。
    • 10. 发明专利
    • 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裝置(一)
    • 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其之面照明设备(一)
    • TW200946819A
    • 2009-11-16
    • TW098123913
    • 2007-01-26
    • OPTO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佐藤榮一
    • F21SF21VG02BG02F
    • G02B6/0043F21Y2105/00G02B6/0055G02B6/0061G02F1/133603G02F1/133605G02F1/133611G09F3/0297G09F13/22
    •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面照明光源裝置及使用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之面照明裝置,該面照明光源裝置係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強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積獲得均勻照明光者。本發明之面照明光源裝置係由以下構件所構成:指向性強之光源;導光體,係於該發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無蓋殼體,係圍設於前述發光源,並封閉前述導光體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內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且,該面照明光源裝置包含有:內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殼體與前述導光體間之全體;及,放射側反射機構,係設置於前述放射面,而可使來自前述發光源之光以預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強之光源係一個發光二極體或由複數發光二極體構成之發光二極體群。
    •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面照明光源设备及使用该面照明光源设备之面照明设备,该面照明光源设备系即使使用LED等指向性强之光源,亦可在不使LED之放射方向厚度增加的情形下,在大面积获得均匀照明光者。本发明之面照明光源设备系由以下构件所构成:指向性强之光源;导光体,系于该发光源之放射方向具有放射面者;无盖壳体,系围设于前述发光源,并封闭前述导光体之前述放射面以外之面者;内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且,该面照明光源设备包含有:内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壳体与前述导光体间之全体;及,放射侧反射机构,系设置于前述放射面,而可使来自前述发光源之光以预定比例反射者。前述指向性强之光源系一个发光二极管或由复数发光二极管构成之发光二极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