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专利标题: 基于通信-交通-电力一体化的车路协同方法及系统
- 申请号:CN202410734439.0 申请日:2024-06-07
- 公开(公告)号:CN118783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 发明人: 廖海君 , 周振宇 , 慈浩宇 , 姚子佳 , 李梓铭 , 范金超 , 舒乙凌 , 张洪硕
-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 申请人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2号
- 专利权人: 华北电力大学
- 当前专利权人: 华北电力大学
- 当前专利权人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2号
- 代理机构: 常州国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林大伟
- 主分类号: H02J3/06
- IPC分类号: H02J3/06 ; H04W4/44 ; H04L67/12 ; H02J3/32 ; H02J3/14 ; H02J3/00 ; H02J1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50/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通信‑交通‑电力一体化的车路协同方法及系统,属于电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全面考虑通信网在交通网与配电网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车路协同控制优化实现算力与电力融合需求响应。针对通信网,通过本地与全局协同优化的计算卸载和迁移控制,改善计算负载均衡,降低任务卸载队列和计算队列的积压。针对交通网,基于服务时延偏差感知实现自动驾驶鲁棒时延保障,并进一步构建基于改进Gompertz Function的路边停泊电动汽车满意度模型,度量自动驾驶里程保障对车路协同控制优化的影响。针对配电网,通过充放电控制优化,实现削峰填谷,降低配电网网损。
IPC结构图谱:
H | 电学 |
--H02 | 发电、变电或配电 |
----H02J | 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 |
------H02J3/00 | 交流干线或交流配电网络的电路装置 |
--------H02J3/04 | .用于连接以相同频率但由不同电源供电的网络 |
----------H02J3/06 | ..相连网络之间电力转换的控制;相连网络之间负荷分配的控制 |